2025-07-15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據《中國數字人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9月,我國共有超114.4萬家數字人相關企業。如何運用好人工智能并尋找催生市場的新增長點,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術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普產品研發與智造企業,在科普領域有深厚的專業積累和資源優勢。國術科技去年與荷蘭Holoconnects公司合作,引進全息艙技術,并結合深耕多年的科普領域,不斷探索人工智能技術運用的新賽道。《企業家》雜志走進國術科技并與董事長袁國術進行了對話。
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民建中央企業委員會信息技術分委會委員 袁國術
從定制化到可復用的產業化
《企業家》:最近看到國術科技推出“OBVerse奧比全息艙+復刻數字人”產品,這是一項什么樣的產品?與傳統數字人技術有什么不同,能否結合?
袁國術:“OBVerse奧比全息艙”是國術科技和荷蘭Holoconnects公司共同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全息互動體驗硬件產品;“復刻數字人”則是通過與“OBVerse奧比全息艙”配套的全息復刻系統,以4K超高清拍攝視頻的形式收集被復刻人的聲紋信息、面部表情和動態體征數據,生成看起來和真人一模一樣的數字人。“OBVerse奧比全息艙+復刻數字人”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快捷高效的數字人生成的平臺技術,相較傳統數字人生成技術,實現了數字人生成與展示應用終端的一體化,即復刻的數字人能在全息艙播放,呈現出4K超高清的裸眼3D視覺效果。
《企業家》:您曾提到“將科普展品標準化、智能化”,全息艙技術在此過程中如何實現從高度定制化到可復用的產業化跨越?
袁國術:科普產品標準化、智能化是實現科普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科普展品從設計到制作占用企業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質量難控,距離公眾和國家對高質量科普和廣泛科普的期待有不小的距離。同時,因為定制化對規模的限制,科普企業承接的業務往往泛而不精,很難在某一專業或某一領域形成自己的技術積累,更難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一直在低水平、粗放型發展中循環。國術科技通過“積木式創新”的方式,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推出了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賽未來商用教育游戲機器人,成功突破了科普展品的作坊式、定制化、小眾化等難題,實現了標準化設計、批量化生產、多場景規模化應用,大大提高了科普展品的技術含量和交付效率,也創造了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和更良好的互動體驗。
新推出的“OBVerse奧比全息艙”也是一款標準化、智能化的科普產品,在不同的場景中可快速部署、靈活適配。產品搭載的Holocontrol遠程管理系統可支持7×24小時設備監控與內容更新,能顯著降低運維成本。對科技館來說,“OBVerse奧比全息艙+復刻數字人”為科普內容創作提供了一個智能化的生成平臺,能大幅提高科普效率。第一種應用,科技館可以通過復刻數字人技術平臺,部署豐富的科普內容,用“OBVerse奧比全息艙”搭載的數字代言人,作為智能講解員,滿足觀眾個性化的需求。第二種應用,科技館可以打造院士、專家的智能體數字分身。通過大數據和定向數據的導入與高水平算法的訓練及自我學習,院士、專家的數字分身即可實現在“OBVerse奧比全息艙”與觀眾實時互動。第三種應用,科技館還可用于科普內容錄播、科普活動直播。利用遠程會議技術,將專家科普講座實時觸達到布置有全息艙的不同會場,打破地域限制,實現“面對面”交流。
知識產權是國際商業合作的通用語言
《企業家》:在與以色列EyeClick公司的合作中,國術科技通過知識產權分析報告打破僵局。此次與荷蘭Holoconnects公司的合作是否沿用類似策略?
袁國術:知識產權是國際商業合作的通用語言,也是國術科技堅守的生命線。國術科技之所以能夠和以色列EyeClick公司開展長期合作,核心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在對外合作的過程中,國術科技把尊重知識產權作為合作的前提,消除了合作伙伴對知識產權的擔憂。多年來,國術科技說到做到,一直信守承諾,得到國際伙伴的一致認同和尊重,用行為語言詮釋了對知識產權的尊重。這次與荷蘭Holoconnects的合作,國術科技依然堅守這一原則。
目前,“OBVerse奧比全息艙”進行了全球知識產權布局,在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和地區申請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為將來拓展這些市場做準備。
《企業家》:國際合作伙伴對國術科技在數字人領域的技術能力有何評價?是否計劃將“OBVerse奧比全息艙”推向全球市場?
袁國術:合作伙伴對國術科技在數字人領域的綜合技術能力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2025年5月9日,在2025京津冀系列活動之數字創意產學研交流會上,國術科技與塞爾維亞D-UNITE ELECTRIC公司簽署了獨家合作框架協議,授權D-UNITE ELECTRIC在塞爾維亞銷售“OBVerse奧比全息艙”等產品。通過開拓東歐市場,嘗試把國術科技自有品牌產品推向全球市場。
新疆鄉都酒業的創始人李奶奶通過“OBVerse奧比全息艙”復刻的數字人,講述產品故事
從科普應用場景到多維度產業邊界
《企業家》:您剛才提到“積木式創新”理念,這一理念在全息艙研發中如何體現?
袁國術:“積木式創新”是一種科技創新的理念,把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技術打造成一塊標準化的積木,然后拼接到全球市場合適產業鏈中,通過發明創造、專利確認、資本篩選、生產制造、全球營銷等五個步驟,形成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OBVerse奧比全息艙”的研發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Holoconnects擁有全球領先的全息艙技術,在2024年服貿會上,國術科技與荷蘭Holoconnects公司正式達成合作,共同推出“OBVerse奧比全息艙”。同年,國術科技與小哆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創新的人工智能軟件與硬件產品,加速技術研發與市場化進程。三方攜手合作,發揮各自的核心優勢,在智能制造與AI技術的融合發展中不斷探索,共同打造高質量的人工智能科普產品。
《企業家》:科技館展品是科普教育的重要載體,復刻數字人如何重構科普教育中“人—機—內容”的互動范式?
袁國術:與“OBVerse奧比全息艙”配套的全息復刻系統可以復刻數字人,再通過對數字人進行訓練打造AI智能體數字人,繼而實現和觀眾的實時互動。例如,在科普場館中,智能體數字人可針對觀眾提問實時生成答案,打破傳統展項的靜態展示局限。用戶反饋數據可反哺AI模型訓練,豐富智能體數字人知識庫內容,讓智能體更智能。通過智能體數字人的運用,實現了科普教育中“人—機—內容”的深度融合,其價值不僅在于技術突破,更在于推動科普從“單向灌輸”轉向“雙向共創”。這種科普方式能夠有效擴展科普內容,增強科普的趣味性,提升科普的效果。
《企業家》:哪些垂直場景將成為下一階段技術爆發的關鍵戰場?會有什么樣的應用?
袁國術:國術科技將在生態構建方面加強與數字人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并打造開放共贏生態,多維度加速數字人技術與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合,搶占行業發展先機。目前,有爆發潛力的應用場景包括黨建展廳、政務大廳、科普場館、校史館及酒店、文旅、商場等。比如,位于荷蘭的一家連鎖酒店在旗下數十家酒店布置了全息艙,用于辦理入住、退房和客戶服務。全息艙的使用提高了酒店運營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客人滿意度和忠誠度;科技館可以打造數字人智能講解員,通過“OBVerse奧比全息艙”為觀眾提供具有親和力的智能導覽與講解服務;校史館可以選擇有代表性、影響力的歷史人物打造數字人,將他們呈現在全息艙里,與參觀者互動,根據參觀者的興趣講述不同的校史故事;企業可以通過“OBVerse奧比全息艙”展示創始人或品牌代言人的數字人形象,達到品牌宣傳的目的;“OBVerse奧比全息艙”還可以用于遠程會議,讓參會者突破地理限制,仿佛“親臨現場”。通過“OBVerse奧比全息艙”,發言人的形象、動作、聲音實時傳送到會場,有效提升異地會議的生動性和效率;在廣告營銷領域,“OBVerse奧比全息艙”將產品以動態的裸眼3D影像展示出來,讓品牌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提升品牌的親和度和觸達率,有效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從“人到人”轉變為“數字人到人”
《企業家》:您認為未來3~5年,數字人技術將如何重塑文化傳播、商業服務等領域的底層邏輯?
袁國術:從文化傳播到商業服務的底層邏輯,正在被數字人技術重塑,不論是生產側、組織管理,還是銷售側(或稱市場側)。在生產側,人工智能帶來的產能和質量都在快速提升,未來3~5年還會持續進行,很多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甚至咨詢公司的業務已經受到影響;從組織管理的層面,數字化或智能機器人正逐步加入員工隊伍,超級個體帶領很多智能Agent可能成為常態,職業分工將面臨重大變革;在銷售或市場的層面,未來將在人與人之間加上數智化助理,協助超級個體開展工作,或是數智化分身直接代表本人演講、開會、問答,甚至兩個數智化分身之間談判和撮合交易。所以,所有產業都可能被重做一遍。
在具體的產業和應用場景方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一是數字人技術將推動文化遺產的“數字永生”。例如,復現歷史人物,實現傳統文化IP的跨時空傳播。二是跨文化傳播的效率提升。數字人可打破語言與文化障礙,成為全球文化交流的橋梁。三是UGC內容生產的爆發。隨著AIGC技術的普及,普通用戶可通過數字人工具生成個性化文化內容,推動文化傳播從“精英主導”轉向“全民參與”。四是服務標準化與效率提升。數字人將替代部分標準化服務崗位(如客服、導購),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五是個性化體驗的規模化。結合大數據與AI,數字人可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六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數字人將催生新的商業形態,如虛擬偶像經濟、數字人IP授權等。
國術科技致力于推動“OBVerse奧比全息艙”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通過智能化的科普傳播方式,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公眾可感知的創新實踐,讓“硬核科技”以更直觀、更有趣的形式走進千行百業,為激活產業新質生產力提供關鍵支撐,從而系統性踐行“以科普推動中國創新”的企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