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好的科技館就是給孩子們造夢的地方。如何將深奧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淺顯、有趣的探索體驗,讓孩子們與科學知識零距離接觸,為孩子們呈現趣味十足的科普奇妙之旅,是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國術科技”)十幾年如一日的發展初衷,在科學普及上,國術科技在不斷努力探索。
寓教于樂點燃孩子心中求知欲
一直以來,國術科技秉承“用良心和專業做科普”的信念,以及“與社會共生、與用戶共贏”的經營理念,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在科普領域,一步一個腳印,不僅把科普產品做得越來越“專精特新”,而且把科普場景從科技館拓展到連鎖餐飲、兒童教育、特殊教育和兒童游樂等場景中,深受用戶的歡迎和社會的好評,連續多年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評為優秀集體,先后獲得中國快餐優秀服務商、麥當勞優秀供應商和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發展獎等榮譽稱號和獎項。
“我們從博物館數字化起家,做了很多博物館科普的內容,通過文化創意轉換成科技產品。”采訪中,國術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袁國術向記者介紹,自2010年成立以來,國術科技一直專注科博場館項目的制作和產品的研發,希望通過科技館展品的研發和智造,延伸科普產業鏈,推動中國科普事業發展,促進科技創新。
記者看到,在《悟空》科普游戲里,用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孫悟空的卡通形象作為游戲的主角,結合3D場景化數字技術,讓孩子們上“腳”數桃子不失為一種童趣;國術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燈球矩陣”,在電機的驅動下,伴隨著音樂構建出各種不同的藝術動態造型,呈現出別樣的空間之美;餐廳等應用場景中,科技感、藝術感兼具的燈球矩陣裝置,讓藝術的氣息迎面撲來的同時,也讓美食變得“秀色可餐”。
“看到智能燈球矩陣產品后,孩子們通過機械造型產生對機械、電氣以及工程的興趣。”袁國術希望通過科普產品,讓孩子們內心的求知欲被點燃,在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以“科普+”戰略走向“專精特新”
在袁國術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一摞摞科普、科技、文藝類的書籍,讓他在從業過程中積累專業知識,也成就了他溫文爾雅氣質,同時更奠定了國術科技“與社會共生、與用戶共贏”的企業發展理念。在袁國術看來,科普與科技一樣,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兩翼。為積極推行“科普+”戰略,自2016年起,國術科技在袁國術的帶領下,勇于為產品做減法、為體驗做加法,把科普展品變成科普產品,做精做細產品服務。
其中,“賽未來商用教育游戲機器人”“科技魔輪”“科技魔鏈”“賽未來智能燈球矩陣”等明星科普產品就是最好的現身說法。《叢林軼事》就是一款依托“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技術的軟硬件結合的科普小游戲,在幫助螢火蟲們消滅天敵“害蟲”的互動過程中,能夠訓練小朋友們反應能力,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看似簡單的兒童科普小游戲,卻融入了國術科技研發團隊對硬件技術的精益求精,對軟件技術的潛心專研。“‘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硬件設備是在北京生產的。軟件從策劃、創意、設計到最后的合成,也一直在不斷地推陳出新。”袁國術介紹。
為了拓寬應用場景,國術科技不斷努力將科普產品拓展到多領域,僅目前已有近2000家麥當勞餐廳安裝了“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相當于在全國建設了2000家交互投影技術科普體驗展示廳,每年服務觀眾超過1億人次。與此同時,為幫助老年人接軌數字生活,研發專門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科普游戲也是國術科技目前重點延伸的領域之一。
記者了解到,在國術科技的成長歷程中,依托跨國專家團隊的科研力量以及自身在科普領域的深度經驗,以合作的方式實現“1+1>2”的疊加優勢,是國術科技打造出新型科博教育體驗產品,成為科普行業弄潮兒的助推器。
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國術科技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多元化布局。目前,國術“科普+”系列產品已出口至七八十個國家。這背后是企業用活人才“蓄水池”搭好“登云梯”,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道路,以人才“加法”杠桿,撬動企業“乘法”發展。作為一個穩定的科普團隊,國術科技不斷招賢納士,僅研發人員占比達50%。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滿屏的專利墻展示了國術科技1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也見證了其從普通的科技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專精特新”過程中核心競爭力不斷沉淀的心路歷程。目前,國術科技已擁有100余項專利等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9項,包括“一體化互動投影系統”“一種閉合環嵌套轉輪演示設備”“一種3d實時重構裝置”等,“硬性”競爭力帶動企業業績節節增長,拉開了國術科技開始合縱連橫,搶占“科普+”價值鏈高地的時代。未來,國術科技將繼續轉型升級,進軍高科技領域,為點燃科學夢想,厚植科學土壤,推動更多科普項目有效落地而不斷努力。